
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三十次会议。全面深化改革启动3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领导下,中央深改组的30次会议,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及时提出阶段性任务目标🗑,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审议通过198份改革文件,狠抓改革举措落地,直面问题点穴开方……
全面深化改革行至中期👨👩👧👧,站在30次会议的节点,回首不平凡的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走势图清晰呈现👩🏼🍳,一张亮丽的改革成绩单不负众望。

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有利于”为改革指明前进方向。
他深刻指出,要总结经验ℹ️、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伟大时代的勇毅之举⏬。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决定》明确了这一轮改革任务的时间表——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各领域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指导、推动🧑🏻🔬、督促中央有关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
2014年春节前夕,1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设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等,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正式进入施工期。
时隔1个多月,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序盘阶段的改革工作提出了总要求。以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为经纬👹,制定了2014年工作要点,排出当年要完成的重要改革任务。从那时起,中央深改组保持着“每月一会”的基本频率。2013至2020✝️,7年时间坐标。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进程近半🌠。审时度势🪄,快马加鞭🥭。3年来🖐🏿,中央深改组30次会议🧑🏼,共审议通过198个文件,平均每次会议审议通过文件6.6个。
细化分析可以看出🥔,中央深改组审议文件呈现“加速”态势: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央深改组召开会议8次👩🦱,审议通过文件37个;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召开会议11次,审议通过文件65个;
——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前11次会议审议通过文件数量达到96个,其中第二十七次会议一次就审议通过了14个文件,创出新高🧏🏿♀️。
全面深化改革启动3年多,成绩斐然🔗,世所瞩目🏃🏻。
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作出这样的中期评估——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进展顺利✊🏿,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上已经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8️⃣,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框架正在逐步确立。改革真刀真枪、大刀阔斧🚀,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也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针对全面深改下一程🫡,习近平深刻指出,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
——抓难点🔪、补短板,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突破推进,已经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实落地。
——抓试点、求突破,加强试点工作统筹🙊,及时评估试点的成效、经验和问题,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推广应用🧚🏿👻。
——抓督察、促落实🌖🤴🏽,落实督察责任,严格督察工作要求🚙,提高督察工作权威性和执行力。
——抓宣传⚾️、聚共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发现基层创新典型,及时宣传总结推广。
海外舆论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用“壮士断腕”“凤凰涅槃”来表述🤢,显示出中国改革的决心。如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完成了中期评估,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强有力的举措。

每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既对具体领域的改革提出要求,也对改革推进作出总体部署𓀏。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有许多妙言隽语,成为广为流传的“改革金句”,既指引改革方向,又使改革深入人心。

——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狠抓工作落实,提出实施方案、实施行动、督促检查、改革成果🤷🏻♀️、宣传引导5个“要抓到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要求🧙♂️,“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

——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要求“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要把不同改革责任主体的主体责任划分清楚,落实到位👬🏼,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协作配合。他特别指出👨🏻💼,“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亲力亲为抓改革🧑🦼➡️👳🏼♀️。”

——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习近平指出,“要认识到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的道理🫛。对各种矛盾要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改革定力,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只要看准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抓难点🤞🏼、补短板,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突破推进🤷🏻♂️,已经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实落地。

——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当然,习近平的“改革金句”🤹,远不止这些,如还有“起跑决定后程”“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这些重要论述,既阐明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谋划和深邃思考✌️,又反映出当前推进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指针。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30次会议中的重要讲话🧙🏻♀️,不仅有对改革的总体判断和要求🫷🏼,还为改革落实推进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深刻的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法论”🌞。

——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责任,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他强调👩👦,领导小组要带头学习好、理解深、消化透,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

——习近平高度重视一手抓改革方案出台,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地。他反复强调,对通过的方案要查哨查铺,确保落实到位。在中央深改组30次会议的新闻消息稿中👨🏿🌈,“落实”一词高频出现🎅🏼,多达183次🧜🏼♂️。

——习近平强调,改革既要“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又要“分清轻重缓急”。他多次提及改革要“蹄疾步稳”👤,如在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第十九次会议总结2015年工作时表示,“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改革千头万绪,各有轻重缓急。习近平多次强调🕵️♂️,改革要“统筹兼顾”“统筹协调”“统筹衔接”“统筹落实”💁🏿♂️。

——习近平在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指出,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

——习近平强调,“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因此🙎🏽,各级部门推进改革应该“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改革既不能犯颠覆性失误🔠,又要在具体领域和工作中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

——改革落实不能靠干喊,还得有切实举措来督办。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这些“改革方法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习近平对于改革如何推进、注意什么问题的思路,既强调注重大局、放眼全局、突出重点,又注重狠抓落实🍸、讲究节奏、积极试点🤵♀️,还要求对各级领导干部完善考核评价Ⓜ️、加强督察,给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方向和打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新华社评论员👩👩👦👦:“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
改革争在朝夕✶,发展时不我待🦸🏼♀️。时针已经指向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𓀍,是改革工作肩负的重要任务👨👧👧🧙🏻。
“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强调了改革“四个有利于”的工作导向👩,为我们总结谋划好改革工作、做好明年和今后改革工作提供了思想工具和实践指引。
春华秋实🚙👨👩👦,耕耘收获。全面深化改革三年来😛👲🏼,改革步伐坚定向前🙅🏿♂️👩👩👦,主体框架之型已立,攻坚克难之势已起。回顾中央深改组30次会议,共审议通过了近200份改革文件,不断为深化改革完善顶层设计、注入实践动力。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深化简政放权🦇,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到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改革举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少议论多年、改革阻力较大、多年都啃不动的改革硬骨头被啃下👨🦯➡️🧛🏿♀️,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为我们在新起点上推进改革大业带来深刻启示。实践证明💤,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才能凝心聚力😿、积厚成势🧙🏼♀️,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气场和浩荡潮流。
“夫察而后明,明而断之、伐之🏔⚠,事方可图。”善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是深化改革的成事之道。临近岁末🤔,做好年度工作总结🗣,好比做一次“全面体检”🧒🏼。以查明情况、发现问题为指向,总结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讲成绩➾、也要说问题🧼✧,从而为下一步改革工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具体而言,就是要把改革的年度台账拿出来盘点一下,对照账本查查定下来的任务是否落实到位🦹🏻♀️,不能搞“差不多”、打马虎眼🥕;就是要把抓改革落实的战术打法弄清楚,积累经验🤵🏽♂️、明辨得失🛌🏽,为继续探索“摸石头”💂🏼♀️、找路径;就是要科学评估改革方案举措的落实情况,把改革成效理清楚,为改革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把改革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楚,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提高改革的精准度、穿透力🎂。只有善于“望闻问切”💇🏿♀️,把准改革脉搏、开好实践药方✔️,才能为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厚植优势✂️。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做好明年改革工作✧,找准方位、服务大局是谋事之基。2017年下半年,党的十九大将在北京召开。这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配合好党的十九大召开这个大局,深化改革才能明确方向🩺、激发动力,以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答卷。既蹄疾步稳向纵深推进,又不断展现改革新面貌🤳,既推动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又把六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改革任务纳入总盘子一体推进,从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改革关头勇者胜。面向未来,更加需要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愚公移山的实干作风谋划改革、推进改革🎑、落实改革。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锐意改革、砥砺奋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